查看完整版本: 花草葉菜常見之病蟲害與防治方法
頁: [1]

chao88 發表於 2012-12-14 07:14 PM

花草葉菜常見之病蟲害與防治方法

蔥、韭、蒜銹病

病原菌:Puccinia allii

寄主:蔥、韭、蒜。

病徵及病害環:
最初在葉片表面出現黃白至淡黃色隆起小泡,橢圓形,此即病原菌之夏孢子堆。不久變為橙黃色,隨後小泡破裂露出黃褐色粉狀物(夏孢子)。生長末期,在夏孢子堆處出現深褐色至黑色橢圓形或圓形隆起小泡,乃是病原菌之冬孢子堆,不久黑色小泡破裂露出紫褐色粉狀物,是其冬孢子。發生嚴重時,葉片上佈滿黃色粉狀物,植株枯萎倒伏。

防治及處理:

青蔥:
23三泰隆乳劑,2000倍液。

蔥韭:
65鋅錳乃浦水懸劑,400倍液。
85鋅錳乃浦可濕性粉劑,500倍液。
50賜加落可濕性粉劑,1500倍劑。
47三得錳可濕性粉劑,1000倍液。
以上葯劑任選一種,病害發生時開始施葯,每隔7-10天施葯一次,連續3-4次。

十字花科露菌病

病原菌:Peronospora parasitica

寄主:十字花科蔬菜。

病徵及病害環:
發病初期,葉表面出現淡褐色斑點,逐漸擴大,形成褐色不正形受葉脈限制之病斑,四周呈黃色,背面則生出白色霜黴狀物(分生孢子)。花梗、種莢、及莖被害時,病斑不明顯,但有白色黴狀物,且出現組織膨脹,扭曲畸形。在甘藍、花椰菜則造成無數凹陷小黑斑;在蘿蔔、蕪菁的肉質根部,也產生星形或褐色病斑,並常造成網狀壞疽斑。寒冷或高海拔地區,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殘體、土壤或以菌絲在採種株上越冬,也有少數狀況是在白菜種子上存活。隔年卵孢子發芽侵入幼苗,產生孢囊,經風雨傳播而蔓延。田間溫度約10℃-16℃,高濕度之環境有助發病。在春秋兩季終年種植十字花科蔬菜之地區較易發生。

防治及處理:
1).拔除並燒毀病株,田間保持良好的排水與適當的乾燥,適度施肥以促進植株生長。
2).由健康田採收種子,或種子以48℃-50℃溫水浸泡20分鐘,以除滅可能附著在種子上之病原菌。
3).苗床以85邁隆可濕性粉劑,100倍液消毒之。
4).葯劑防治:
72鋅錳克絕可濕性劑,750倍液。
48松香酯銅乳劑,1000倍液。
80錳乃浦可濕性劑,400倍液。
以上葯劑任選一種配合展著劑,病害發生時交替輪流使用,每隔7-10天施葯一次,連續3-4次。葯劑應噴灑於葉片上、下兩面。

十字花科根瘤病

病原菌:Plasmodiophora brassicae

寄主:十字花科作物,如蘿蔔、甘藍、芥菜、油菜等。

病徵及病害環:
在桃園、新竹、宜蘭、梨山均有發現。造成寄主根部呈紡綞型腫大,植株生長不良,下位葉片黃化,日照強時會萎凋,可在黃昏、清晨時恢復。長期使用化肥,導致土壤酸化、鈣質下降,易得根瘤病。有抑病土的現象;含病原菌,但不一定發病(鈣質較高或土壤酸鹼適中)。得根瘤病後易再感染軟腐病。適溫18℃-
25℃,病原菌以休眠孢子在土壤中長期存活,在適當環境下休眠孢子發芽產生第一次游走孢子侵入根毛,形成游子孢子囊,散發出第二次游走孢子直接侵入皮層部造成危害。無十字花科蔬菜的寄主時,病原菌仍可在土壤中存活長達七年。

防治及處理:
1).選栽種田。土壤的pH值>6.5,交換性鈣>1000ppm的土壤較適宜。可添加土壤添加物,如2.5%礦灰+0.1%碳酸鈉可降低休眠孢子數、1%碳酸鈣、或SH。
2).栽培田是否有病原菌的污染。選病原菌n-free area,以感病生長快的指示植物(青江白菜),適溫下20天可見根瘤。育苗時+2.5%礦灰,30天後,連育苗土一同種。
3).種苗是否帶病(菌)。
4).灌溉水是否污染。在蓄水池加0.6%氧化鈣或0.1%碳酸鈉。
5).抗病品種,由菌系的分佈選擇不感病的作物栽種。

菌核病

病原菌:Sclerotinia sclerotiorum

寄主:為多犯性,有很廣的寄主範圍。

病徵及病害環:
被害組織初呈水浸狀,上有白色菌絲,不久被害組織能產生黑色大小不一之菌核。地上部所有組織皆可被害,最後整株軟化枯死。本菌以菌核越夏,初冬氣溫轉低,有足夠水份時,由菌核抽出粉紅色數公厘大之子囊盤,內有數量極多之子囊孢子,為感染源,本菌寄主範圍極廣。

防治及處理:
1).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種植,並避免密植以降低作物附近的濕度。
2).調整耕作季節和作物行間距離,以避免適宜發病環境,並與水稻、高梁、玉米、甘蔗輪作,至少兩年以上。
3).重視田間衛生,輔以種子消毒、苗床消毒。
4).運輸期間,相對濕度應控制在92以下,可減少受害。
5).嚴重病田可淹水處理。
6).葯劑防治:
50撲滅靈可濕性粉劑,2000倍液。
50大克爛可濕性粉劑,2000倍液。
50貝芬同可濕性粉劑,1000倍液。
以上葯劑任選一種,病害發生時開始施葯,每隔10天施葯一次,連續3-4次。

灰黴病

病原菌:Botrytis spp.

病徵:
主要為害花器部位,初期花瓣上產生水浸狀小針狀斑點,顏色加深或轉褐色~黃褐等色。高濕時,病斑表面有灰色粉狀物,花苞受感染則會凋落。葉片受感染,初期亦為水浸狀褐斑、凹陷,病斑會相互癒合成不規則塊斑,而造成葉枯病徵。

傳播途徑:
以分生胞子為主要感染源,藉風力傳播,環境不良時,形成潛伏感染。田間遇不良環境下常以腐生狀態存在並產生休眠菌核殘存。除風力外,雨水、昆蟲亦可協助散播病原。

防治方法:
1.注重田間衛生。
2.選用不帶菌種子及球根。
3.耕作防治:減少雨水沖刷。
4.輪作。
5.栽種抗病品種。
6.保持低濕度。
7.適度施肥。
8.防除雜草。
9.藥劑防治:
(1)50護汰寧水分散性粒劑(Fludioxonil)每公頃0.8公斤,1,500倍液使用,發病初期開始施藥,以後每隔7天施藥一次,連續四次。
(2)70甲基多保淨可濕性粉劑(Thiophanate methyl)每公頃0.4-0.6公斤,2,500發病初期開始施藥,以後每隔10天施藥一次,連續三次。

疫病

病原菌:Phytophthora palmivora (Butler) Butler.

病  徵
俗稱水傷、敗根,天氣轉涼多濕時(20-25℃,相對濕度90以上時)最易發生,可為害葉、莖及果實。被害部初呈水浸狀,不久轉為深褐色,向四周擴大。高濕時病斑邊緣產生白色黴狀物,是為本菌之游走子囊。嚴重時所有葉子都可以遭受危害,有如霜害。果實一般發生於每年5-10月,尤其連續降雨(梅雨)或颱風侵襲後,通風不良之果園發病嚴重,果實被害後,初呈灰綠色水浸狀斑點,病斑迅速擴展呈圓形大病斑,數天後直徑可達10公分以上,罹病掉落地面,一般一個果實僅有一個病斑,有時會有2-3個病斑。病斑表面長出白色霉狀菌絲,綠色病斑上並拌有滲出物,罹病果實不軟化,但用手觸摸病斑中心,罹病表皮易剝離。疫病菌均為多犯性,寄主範圍廣泛,平常靠菌絲或厚膜胞子存活於土壤、或其他寄主植物上,等降雨致土壤濕度飽和時,病菌產生胞囊及游走子。游走子可在水中游泳。胞囊與游走子可藉風雨吹送、或小動物之攜帶至果實或其他果園,侵
入感染,誘發病害。疫病菌感染幼嫩組織或果實,不一定需要傷口,但有傷口時,病菌侵入更易。

防治方法
1.育苗盆、土壤、介質需消毒,苗圃宜有防雨設施,幼苗置於台架上。
2.選擇排水良好之土壤種植,避免造成根部傷害,並避免木瓜田連作。清除木瓜園內之病株、罹病果實與過熟果。罹病果實應掘深穴予以掩埋。
3.本省栽培之木瓜品種均會得病,但於經常發病地區,應避免栽植感病品種,據調查耐輪點病品系-臺農5號易罹患本病。
4.注意防除蝸牛與螞蟻。
5.雨季來臨前,可噴布1000 ppm(約稀釋1000倍)亞磷酸2~3次,每七天一次,有良好之預防效果。使用時,亞磷酸須當天配製,並須以等重之氫氧化鉀中和酸性。
6.任選一種藥劑防治,發病初期開始施藥,以後每隔5至7天施藥一次。藥液應噴射於葉片之上下兩面。低溫多濕季節,為預防發病,可每隔5至7 天施藥一次,必要時可添加展著劑。
80錳乃浦可濕性粉劑400倍。
70甲基鋅乃浦可濕性粉劑 500倍。
80免得爛可濕性粉劑500倍。
80鋅錳乃浦可濕性粉劑500倍。
75四氯異苯可濕性粉劑 600倍。
72鋅錳乃浦可濕性粉劑500倍。
58鋅錳滅達樂可濕性粉劑400倍。
33鋅錳乃浦水懸劑600倍。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<div></div>

lesterchao 發表於 2012-12-22 12:16 PM

挖, 感謝大大的分享...不過好像挺深的 = =

nicetalk 發表於 2021-10-26 10:00 PM

謝謝大大用心的分享~需要好好研究!!謝謝~

taiwanauk 發表於 2021-10-27 10:26 AM

非常詳細的資訊
感謝大大分享
頁: [1]